為了讓新移民產生「他鄉是故鄉」的歸屬感,臺中市政府社會局為新移民提供了許多貼心的服務,除了在臺中市區及山線、海線、屯區設立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及12個新移民社區服務據點外,更成立全臺第一座新移民多元圖書室,不但提供新移民熟悉的文字圖書,也協助新移民教育子女並推動國際文化交流。
多元圖書室 文化包容交流
位於北屯區的全臺第一座新移民多元圖書室,花了三年的時間籌備,在眾人默默付出心力下成立,圖書室有泰國、越南等多國藏書五千多冊,臺中市長胡志強表示,國際化就是要「打開心胸」,不但要介紹自己的文化給別人,也要接受不同文化,「包容」是很重要的元素。社會局也希望透過新移民多元圖書室的成立,張開雙手歡迎社會這群新成員,並用愛與包容誠摯地歡迎新移民成為臺灣的一份子,融入臺中多元共容的社會。
新移民多元圖書室的構想來自於市府議會聯絡小組執行長張國輝的起心動念,他說,有次他到國外旅行時,看到機場角落有一間擁有各國語言書籍的圖書室,當下就想,如果臺灣也能成立該有多好,回臺後便著手推動新移民多元圖書室的成立。
|
在新移民圖書室可借閱多國語言的書籍、雜誌、童書、繪本,以及音樂影片,並提供親子閱讀空間,成立後也配合新移民的需求舉辦多元文化交流活動,如電影欣賞、節慶活動及親子活動等。新移民圖書室目前正在招募志工,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來貢獻一己之力。
社會局長王秀燕表示,除了圖書室之外,社會局也會配合「行動列車」的服務,只要社區前來登記,行動列車就會前往進行圖書交換,如果是貧困兒童,書籍就直接送出,社會局還會持續向各界募集玩具、書籍,以豐富圖書室的館藏,並呼籲社會大眾踴躍捐贈圖書及玩具。
圖書室開放後,許多新移民媽媽們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圖書室看書,也讓孩子看看外公、外婆和媽媽在另一個家鄉如何生活。從印尼嫁來臺灣十餘年的呂燕春開心地說,她找了好多圖書館,都看不到印尼的圖書,如今終於有個地方可以借閱用自己母語編成的書籍,真的好感動。而從柬埔寨嫁到臺灣快十年的李淑玲則表示,來臺多年只回去家鄉一次,能在臺中看到家鄉的書報,真的令人感動和欣喜。
設立服務中心 提升生活適應力
臺中市的新移民目前約有4萬7千人,人數為全國排名第五,為改善外籍配偶因適應不良所衍生的家庭與社會問題,並提升他們在臺灣的生活適應能力,使他們能順利地融入臺灣的生活環境,臺中市政府社會局除了設立4個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及12個新移民社區服務據點外,教育局也成立新移民學習中心,配合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臺中市第一、第二服務站,提供新移民家庭健全的服務網絡。
|
由於臺中市幅員廣大,因此社會局特別在屯區、山線地區、海線地區及都會區各設立1個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及12個社區服務據點,為設籍或居住於臺中市的新移民及其家庭提供服務。包括以電話或家庭訪視關懷新移民及其家庭,提供新移民生活適應、證件辦理、醫療、法律、就業、夫妻溝通及親職教育、通譯服務、社會福利等諮詢服務、資源連結與轉介,並針對新移民的多元問題,進行個別評估及處遇計畫,提供個人或家庭專業心理諮商,更進一步協助連結相關資源,希望透過這個平臺給予新移民們妥善的照料,使他們早日融入社會。
由於各地區的新住民遇到的問題都不同,因此山、海、屯及都會區的服務中心各有特色,如在海線地區因工作難找,當地的服務中心會特別以個案輔導方式排除就業障礙,協助新住民順利進入職場。例如一位越南新住民,在越南擁有大學學歷,但來到臺灣卻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因此海線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透過管道協助她安裝越南文的輸入法,讓她能順利找到需要打字能力的秘書工作。此外,海線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也提供了訓練越南通譯人才及協助考照的服務。而位於都會區的臺中市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則成立了臺中市第一個新移民劇團「新動」,提供專業課程和練習,讓每位新移民都可以上臺當主角。
一進門就可聽到以多種語言說著「歡迎光臨」的兒童玩具圖書館,也可以讓新移民媽媽們放心地帶著6歲以下的小朋友來此玩玩具,不但可以親子共玩,建立學習良好的互動模式,媽媽們也能在此交換教養資訊。一位嫁來臺灣超過五年的越南媳婦表示,育有兩名子女的她,得知市府為新移民提供的這些服務後,都會主動參加,不但學到了新技能,也讓她覺得在臺灣的生活很滿意。
【完整內容請見《悅讀大臺中》2012年7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