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系推出「台灣快轉」系列,今天討論人才問題,回顧了當年李國鼎、孫運璿等人作為經濟舵手的歷史,也放眼港、星、韓善用國際人才流動的經驗。很多人擔心台灣今天遭遇到培育人才、延攬人才的瓶頸。

台灣今天的發展的確是出了問題,有盲點、有迷思、有矛盾而不自知。就以「人才」而言,在培育的階段,教育體系充滿精英主義,社會焦點注目於基測滿級分、指考放榜率等頂尖指標,國家教育資源大量灌注於明星學校,甚至12年國教亦脫不出如此考量。但在任用階段,卻又受到民粹風氣和平頭主義所影響:公教體系的薪資結構大致是扁平式的,輿論常常動員抓「肥貓」,對某些專業人才、國際人才的「百萬年薪」即大驚小怪,健保制把醫師收入貶抑到「論件計酬」…。

台灣應該回到基本面來思考問題,好好整頓一下現在的政策方向。知識經濟時代,應該把社會整體的人才資源的素質墊高,自然可培養出經濟發展所需的開路大軍。台灣在經濟起飛時代,受稱許的即是整齊的人力素質和教育條件。而今天的客觀環境,與當年少數決策人士呼風喚雨的氣氛大不相同,整體國民素質水準要能和國際競爭,倒未必凡事需要特別仰望一二「明星」型的精英領袖來領航。

另一方面,台灣不管是深耕本土人才,或吸納國際人才,都必須更積極把妨礙人才自由發展的「蓋子」拿掉,例如對陸生的三限六不,對國際人才居留和工作的種種限制。事實上,從人才培育到產業政策,台灣如果確立自由化的路,就必須加快速度做好把「蓋子」拿掉的這件事,則人才、資金的流動才可能水到渠成。國家決策階層口口聲聲FTA,但回頭看政策制訂,從金管會到NCC,多少政府機關都以「管」為職責,多少企業都因受限於政府「特許」而束手束腳,人才受限的困境更為眾人皆知。

等待「快轉」的台灣,要把自由化路上的障礙物拿掉,讓產業的體質健康起來,才有「人盡其才」的前景可期待。

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伶 的頭像
    小伶

    小伶的正妹資訊部落格

    小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