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自《吳寶春按讚 健康優土產》,作者吳寶春,時報出版】
將傳統玉米麵包改良,以法式麵包取代甜麵包,然後將玉米粒瀝乾後,拌在麵團內烘烤。這樣麵包咀嚼起來,口中會自然散發一股淡淡的玉米香味。
|
童年時期吳寶春常幫忙採收玉米,賺取零用錢。圖/時報出版提供 |
|
玉米在屏東鄉間田野很常見,是我從小就很熟悉的農作物。但「水果玉米」對我卻非常新鮮。我第一次生吃水果玉米時,對它的滋味驚為天人,口感很甜、非常好吃。
童年當玉米成熟要採收時,我和同伴會跟在採收工人後面,撿拾田主人不要的次級品,大多是果粒稀疏、不能賣錢的玉米。長大後想吃玉米時,我會到夜市買水煮玉米或香味四溢、令人垂涎的烤玉米,近年來新引進臺灣的水果玉米,聽說甜度可達十六度,就像在吃甘蔗一樣,無論生吃或熟食香甜又充滿水分,好像在吃水果一樣,因此被稱為「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原產地是日本北海道,在日本也被稱為「蔬菜玉米」,臺灣引進試種成功,在市面售價可比傳統玉米高出兩到三倍。它的用途和食用方法與蔬菜類似,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煮食用,或當生菜沙拉,水果玉米皮薄、無渣,口感香甜多汁,含糖量比普通玉米高出二.五倍。
好吃的玉米,玉米粒不能太硬或太軟,軟硬度要適中,咬起來才會有QQ的口感和玉米香味。
玉米的品種很多,較為熟知的如糯米玉米、甜玉米,而水果玉米則是新興品種。傳統麵包店有一款玉米麵包,玉米就是主要的附材料,做法是將玉米粒加上美乃滋、小黃瓜、火腿拌在一起,舖在烘烤好的甜麵包上,不過這款麵包使用的材料大多是罐頭玉米粒,口感比較容易膩。
或許因為在農村生長,長大以後稍微有一些成就,我就經常思考該怎麼幫助臺灣農民,怎麼將我的專業與臺灣優良的農產品巧妙結合,讓更多人知道臺灣農業的好。
水果玉米達人
|
圖/時報出版提供 |
|
行經國道高速公路善化交流道附近,東西兩側看到的密林,就是奇美農場的所在地。奇美農場種植的多樣化有機作物包括,包括兩公頃的水稻、水果玉米、番薯、南瓜、香蕉、青木瓜、山苦瓜、蘿蔔、短期葉菜等作物。
水果玉米是奇美農場的主要作物之一,每年收成一次,產量約二到三噸。場長王米玲說,因為水果玉米的甜度高,很容易吸引昆蟲啃食,害蟲的卵大多寄生在葉子上,所以他們就養寄生蜂來對付讓人頭痛的蟲蟲危機。
寄生蜂的大小僅約○.五釐米左右,肉眼很難辨識,從卵羽化到成蟲的過程約九天,成蟲壽命平均約六天。工人會將寄生蜂的蟲卵紙用釘書機釘在玉米葉的背面。等到寄生蜂羽化成蟲,就要準備產卵。寄生蜂產卵的方式是把自己的卵植入其他昆蟲的卵內,其他昆蟲的卵被寄生蜂寄生之後,就無法孵化,達到抑制害蟲的效果。